宇匯知識科技成功研發全球非常先進的分類系統,且具有人工智慧的功能。技術水準受到英國路透社和美國Reed Elsevier(年營業額新台幣3000億元)等資料庫提供者的肯定,高居全世界各項評比第一名!也是全球少數擁有這項技術的業者。
灰藍色地毯留著老舊的痕跡,窗型冷氣嘎嘎聲響,十幾位宇匯知識科技的工程師們擠在一棟老舊大樓頂樓加蓋的「辦公室」內做研發,總經理周培林沒有專屬的辦公室,和其他同事桌子的距離,只容一個人能走過。
乍看之下,宇匯一點也沒有高科技公司的質感;門面不顯眼,連總機小姐都沒有。不過,可別因此小看了這家公司,宇匯在台灣或許名氣不大,技術水準卻受到了英國路透社和美國Reed Elsevier(年營業額新台幣3000億元)等資料庫提供者的肯定,高居全世界各項評比第一名。
近年來,知識管理在國內外頗為盛行。知識管理要確實執行,主要的工具來自於電腦自動分類系統,而宇匯的優勢就是研發出了全球非常先進的分類系統,而且還有人工智慧的功能。使用者可以不斷「教導」分類系統,學習哪些東西是他要的、哪些是不要的;下次再碰到,電腦軟體就能自動把相關資料蒐集給使用者。宇匯目前是全球少數擁有這項技術的業者。
「我們希望彰顯台灣也能把技術研發做得很強,不見得輸給外國公司,更不是只會做硬體製造而已,」四十五歲的周培林說話速度緩慢平和,語氣非常堅決。
對美出口軟體技術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周培林從1997年公司成立,帶領十五位工程師,一路走來,沈浸在研發的領域,定位很清楚,不曾間斷。「宇匯是台灣奇蹟的一部分,很佩服他們的決心……,周培林為了堅持一個理想,可以熬上六年,算是傳奇人物,」敦陽科技企業應用整合軟體事業開發處協理周業偉指出。
宇匯並不賺錢,為什麼周培林仍然如此執著?除了公司創辦人楊丁元(前華邦電子副董事長)鼎力支持之外,周培林自認「受到太太的影響甚大。」周太太是國立教育資料館主任祕書,兩人結婚十五年,夫妻間無所不談。
周培林的執著,可能讓他繼趨勢科技之後,成為第二家到國外一級戰場打拚的台灣軟體公司。「我們一定要到世界發展,如果不到國外,怎能跟人家拚?我們下一步要去美國、日本、歐洲攻占市場,目前正和Insight(自動分類業者)、和IBM洽談,將來把我們的技術授權給他們。」
宇匯成立之後,歷經了網際網路(Internet)風起雲湧,熱潮席捲全球,幾乎所有科技人都想找網路相關的工作,追求快速致富的美夢,六年多來,「宇匯雖然不賺錢,但是研發部門只有兩個人離職,」周培林在訪談過程中,一直驕傲地強調這點。
倒不是宇匯的人才不夠優秀,沒有被其他公司挖角,相反的,大部分工程師都是台大資訊工程所的碩士、博士。「宇匯提供一個成長空間,讓我們不斷接受挑戰……,我們抱著要做出真正和別人不一樣東西的心情,我們不相信世界上有什麼東西做不到,」研發部經理劉昌祥指出宇匯吸引他的遠景。
降低權力鬥爭,提高生產力
宇匯是劉昌祥退伍之後,服務的第一家公司,也是五年來唯一的工作;雖然媒體常常報導聯發科的員工光是一年就能領到上千萬元的分紅配股,自己也是台大資工所畢業的劉昌祥卻淡然視之。「我對自我的看法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以價值觀來看,況且,我們同事之間非常信任,早就培養出強烈的革命情感。」
這種革命情感多少與周培林的領導風格有關。周培林擁有政大企管系學位,也是美國加州Santa Clara大學的MBA。回國後在精英電腦服務,一路往上爬,出任業務、採購和製造部門的資深協理,技術方面的背景並非很強,對人的管理卻很有一套。
文章摘錄:遠見雜誌 2003年10月號第208期